为了加强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能力,为事故预防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安研院融合了有关安全审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行业标准规范要求以及ISRS国际安全评级系统等内容,编制了《企业风险智能诊断与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手册》,围绕组织管理、风险管理、过程管控、改进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本质安全提升通用要素和诊断要点。企业本质安全提升通用要素包含4个方面,22个一级要素,93个二级要素。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进行丰富和完善(如增加化工、矿山等模块)。
1.本质安全提升的主要内容
本质安全提升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体系无缺陷、管理无漏洞为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考核体系,切断诱发事故的一切因果链,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切实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本质安全提升的主要内容包括:
(1)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和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本质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制度,编制并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
(2)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配置;
(3)跟踪国内外技术前沿,采用无危险或低危险的工艺替代高危险的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代替人的手工操作,建设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连锁装置等方式,实现工艺、设备的本质安全;
(4)定期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等,对安全风险实现分级管控,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限期整改;
(5)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6)对从业人员开展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熟悉业务范围内的各类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7)制定各类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并按相关规定使用;
(8)总结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规律,及时修改和更新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提高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水平。
2.本质安全提升工作原则
本质安全提升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定制化。根据企业组织架构,各单位风险特点,行业领域的监管要求以及企业的管理需要,针对性制定本质安全提升要素的构成。
(2)系统化。本质安全提升要素的架构要符合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能够全面量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定量化。对各评估要素进行问题解构,将标准规范中的要求转化为可实现差异化打分的问题,不仅能体现是否合规,更能量化企业的实际效果,真实量化企业安全水平。
(4)模块化。本质安全提升要素的设计即可实现整体全面诊断,又可实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专项诊断,更加具有实用性。
(5)智能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本质安全提升系统平台,用可视化手段直观显示企业安全现状。
3.本质安全提升的作用
本质安全提升是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在役装置或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的全面风险评估活动,具有覆盖面广、深度大的特点,安全诊断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更在于根据企业的特点提出安全经济合理的防范措施,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安全经济效益。
本质安全提升具体可发挥以下作用:
(1)识别企业风险,掌握企业安全运行状况;
(2)研判企业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深挖企业深层次问题,指导其进行安全整改;
(3)促进企业本质安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5)为企业安全规划和战略投资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